蠡園位于無錫市風(fēng)光秀美的蠡湖之濱,是國家重點名勝區(qū)“太湖”的主要景點之一。它占地123畝,其中水域面積約五分之二,以水景見長。蠡湖,原名漆湖、五里湖,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,湖因人而得名,園因湖而得名。民國初年,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湖畔建青祁八景,號稱“山明水秀之區(qū)”。1927年至1936年,同村人王禹卿父子在虞的幫助下,利用原有基礎(chǔ),建蠡園;1930年王的親戚陳梅芳在其西側(cè)再建“漁莊”,又名“賽蠡園”。建國后,于1952年擴建蠡園長廊,與漁莊相連;1980年前后又拓建“層波疊影”新區(qū)。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(qū)、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蠡園是無錫老牌公園,以水景見長,具有江南園林風(fēng)格。
相傳春秋時范蠡、西施退隱太湖,園內(nèi)建筑多以范蠡、西施為主題,布景精致,春夏季還可來此賞花。
蠡園景區(qū)內(nèi)有四季亭、西施莊、陶朱公館、千步長廊、春秋閣等景點,極富觀賞趣味。
在蠡園的東部有蠡湖公園的摩天輪,以蠡園為前景,摩天輪為背景,拍出的照片很文藝。
蠡園,地處風(fēng)光秀美的蠡湖之濱,是國家重點名勝區(qū)“太湖”的主要景點之一。該園因湖而得名,蠡湖原名“五里湖”是太湖東北岸的一個內(nèi)湖。三面環(huán)水,遠(yuǎn)眺翠嶂連綿,近聞長浪拍岸;南堤春曉,桃紅柳綠;枕水長廊,步移景換;假山聳翠,曲折盤旋;亭臺樓閣,層波疊影。當(dāng)代大文豪郭沫若詠有佳句:“欲識蠡園趣,崖頭問少年”。而且蠡園假山就水而疊,因水而活,盡顯山水交融之“假山真水”的無限情趣。
蠡園,離無錫市區(qū)10公里,坐落在蠡湖北岸的青祁村,面積8.2公頃,水面占3.5公頃。園以湖名,湖因園勝,曲岸枕水,秀麗明媚。錯落在綠樹花影中的亭廊橋榭,散發(fā)出水鄉(xiāng)園林的特有風(fēng)姿。
蠡園門頭和百花山房 蠡園大門,古樸端莊,保留了原來漁莊的風(fēng)格,上立磚刻“蠡園”兩字。內(nèi)有面闊三間,進深九架的敞廳。從正門入室,進暗廊、月洞,穿過假山屏障,景色豁然開朗。 只見修竹土崗,自成一塢,塢中有建于1930年的“百花山房”,面闊五間,雕花門窗。房后有長廊,名“浣芳”,布置“范蠡西施故事”的畫廊,有“夷光出世、溪畔浣紗、范蠡用計、勾踐獻美、吳王驕淫、伍員被害、越國滅吳、范蠡隱退、泛舟五湖、經(jīng)商制陶”等10幅畫面。廊端接小亭,名“思越”,內(nèi)有西施、鄭旦蠟像。循徑向前,有1985年建成的“濯錦”茶樓,兩層三開間。在此透過湖水遠(yuǎn)望,雪浪的煙綠,漆塘的山崗,長廣的溪水構(gòu)成美景。
門廳
這是一幢頗具江南地方特色的“石庫門”建筑,原系“漁莊”大門,經(jīng)數(shù)次改筑,辟為蠡園正門。它面闊三間,進深九界,雙坡小青瓦屋頂,方磚貼面,下為金山石墻裙,門額為金色“蠡園”二字。門廳后墻又開八角形門洞,接出暗廊,廊端又開月洞,由此入園。
迎面八角形門洞上方,為“蠡湖煙綠”匾,由原江蘇省政協(xié)主席孫領(lǐng)先生手書。兩側(cè)為128字的“門”字長聯(lián),無垢撰句,陸修伯書。聯(lián)云:一湖春風(fēng)秋月,多少事,專諸膾魚,范蠡著書,千載艷說西施,又道張渤開犢,朱衣復(fù)虞俊忠魂,遺王問草堂,高子水居,蓼莪辟青祁苑囿,卜筑歷時七旬,蔚然今朝規(guī)模;
九天夏雨冬雪,幾許情,蓮葉聽聲,疏柳裹銀,四季妙繪園亭,卻說掇石聳翠,南堤映夭桃曉色,有長廊攬勝,層波疊影,花木掩高閣低榭,擘劃延地五里,燦乎明日圖畫。
這副楹聯(lián)的上聯(lián),講蠡湖的傳說掌故和湖邊名勝古跡。其中專諸、范蠡和西施的故事,前面已有交代;湖邊古跡見后述;結(jié)尾三句,指的是蠡園造園沿革。下聯(lián)敘述蠡園風(fēng)光,其最后兩句,是說蠡湖已開始新一輪的風(fēng)景開發(fā),無錫的第二個“西湖”將更加美麗。
四季亭
四季亭建于1954年。四亭造型完全相同,一律黃頂紅柱,三面置有坐檻靠背,棟梁間彩繪四季花卉。春亭旁種梅花,夏亭旁種夾竹桃,秋亭旁栽桂花,冬亭旁種臘梅。
南堤春曉 四季亭南,沿湖筑大堤半圍,陽春三月,堤上300余株垂柳,柳枝飄曳,400余株桃花競相吐艷。一湖碧水,數(shù)峰青山,分外妖嬈。長堤西南角臨湖屹立六角亭,綠瓦紅柱,亭內(nèi)12根楞木上雕有60只金鳳凰,每5只鳳凰由一條龍率領(lǐng)。正中繪以雙龍戲珠,故俗呼“龍風(fēng)亭”。亭上懸“月波平眺”額,亭旁有游船碼頭,通黿頭渚風(fēng)景區(qū)。
千步長廊
位于蠡園東部,臨湖而建,始建于1927年,長289米,是老蠡園與漁莊在1952年連接的建筑物。長廊曲岸枕水,一側(cè)依墻而筑,呈半封閉式。墻上遍開漏空花窗,用一色中國小青瓦砌成,89個(現(xiàn)存80個)花窗圖案各異,富有我國民族建筑工藝特色。
長廊中間,架兩座跨水廊橋,立月洞門8處,高低起伏,顯得深邃多變。廊內(nèi)有“飲綠”、“雪浪”、“澄波”、“織雨”、“佇月”等磚刻題額16方,東廊墻上嵌有名人碑刻38方。游人透過花窗,可見亭臺、樓閣、山水、橋廊、盡得窗窗景異之妙;另一側(cè)臨水敞開設(shè)置朱欄坐檻,水光瀲滟,有“山光照檻水繞廊”的意境。在長廊東端,通過延伸入蠡湖50米長的涵洞平橋,有建于1935年的亭式水榭,題額“晴紅煙綠”。水榭呈長方形,飛檐翹角,頂鋪金色琉璃,游人可憑欄觀賞蠡湖全景。九十年代,原蠡園園主王亢元出資修榭,照壁間置“西施醉舞、湖上泛舟”的紫陶壁畫。水榭東隔水處,有小巧玲瓏的“凝春塔”。小塔五層八角,紅磚青瓦。水榭映塔,成為蠡園的標(biāo)志佳景。長廊盡處,設(shè)六角月洞門,通蠡園老區(qū)一角。一泓清碧的池水,四周廣植梧桐、冬青、香樟。對面西式小洋房,沿岸有荷葉亭、翠蔭小亭、貼水小橋,曲曲彎彎通向東部區(qū)。層波疊影即蠡園東部新區(qū),建成于1982年,面積為3公頃,水面占1.1公頃。西側(cè)沿原來的假山群,用湖石和黃石疊成一大片假山余脈,以石徑延伸入魚磯半島。磯上立西施浣紗像。魚磯和長廊中間建有同假山連成一氣的“邀魚軒”,朱屺瞻書額。軒前臨水置平臺,可覽東部全景。
春秋閣
居中而立,它得名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范蠡西施的故事。閣三層,飛檐翹角,是蠡園的高建筑。閣前懸劉海粟書寫的匾額,兩旁一聯(lián):落花流水千古夢境;濃妝淡抹絕色佳人。底層有銅像:范蠡凝神觀湖山,西施提籃去浣紗。中層上層設(shè)茶座。登高一覽,茫茫湖水,澹澹云山;綠景婆娑,亭榭隱現(xiàn),滿目錦繡。
春秋閣西,池中有堤,上有拱橋,名“映月”。西北有亭,六柱圓頂,上嵌紫陶碎片,閃閃有光。北有小河,上架拱橋,橋上建卷棚式屋三楹,名水淼亭,中有漏窗觀景。
春秋閣東南下,有面闊五間、平挑入水、半架河上、前設(shè)半亭的水榭。延伸處有貼水平臺,三面圍以欄桿,中開方洞,露出水面一方,名“問魚淵”。時見小魚悠游,伸手可掬。水榭中間,由費新我書“層波疊影”額。水榭連廊,穿過春秋閣直通數(shù)魚檻,其中一段架于水面,故名“水旱廊”。數(shù)魚檻緊倚千步長廊,面闊七間,臨水而筑,池對面建有半亭,是從西水仙廟遷來。密密斗拱托撐飛檐之頂,古色古香。穿亭向前,有延伸入池的半島,上建六角攢尖的“綠漪亭”。 假山群在蠡園入口和“層波疊影”之間。一大片湖石堆疊而成的奇峰,嶙峋多姿,氣勢不凡。一條石徑,盤旋曲折,忽高忽低,忽寬忽狹,忽明忽暗。置身其間,聞聲不見人,可望不可即,如入迷宮。假山都以“云”字為題,有“云窩、云腳、穿云、朵云、
盤云、歸云、留云”之名。高12米的歸云峰為假山群峰之巔。游人聚立其上,極似寺廟中的大壁塑——山海佛像圖。假山之南,有池水縈繞,其中停泊著一艘建于1930年的“蓮舫”。碧波與假山間有古軒。向南有“洗耳泉”,泉井徑米許,狀如耳孔,周圍湖石疊成耳廊狀。泉西,有數(shù)十株丹桂,題稱“桂林天香”。 1995年國家郵電部發(fā)行的《太湖·蠡湖煙綠》和1996年朝鮮發(fā)行的《太湖》郵票,都將蠡園作為其主景。郵票被譽稱“國家名片”,上述兩枚郵票的發(fā)行,更使蠡園遐邇聞名。
有山團建專注蠡園團建一站式服務(wù),專屬策劃師私人定制更有創(chuàng)意更有效果的蠡園團建活動方案,超過100名資深領(lǐng)隊和專業(yè)培訓(xùn)師,可提供8-20000人蠡園團建一日游/二日游/三日游/四日游/五日游/定制旅行,一切以客戶為中心。有山團建專注高端團建、中高管領(lǐng)導(dǎo)力修煉、賽事活動、文化賦能,致力于幫助企業(yè)升華企業(yè)文化,打造更有凝聚力更有戰(zhàn)斗力的團隊!
推薦:北京團建方案 團建項目 年會策劃公司 北京團建公司 雁棲湖團建 金海湖團建 古北水鎮(zhèn)團建 水長城團建 海坨山谷團建 公司運動會 企業(yè)家庭日 趣味運動會 30人團建 50人團建 100人團建 200人團建 500人團建 開年團建 開工團建 年中團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