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樂寺,又稱“圓亭子”,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東北,武烈河?xùn)|岸、磬錘峰以西的平崗上,是清代乾隆皇帝以名義上供新歸附清朝的杜爾伯特、左右哈薩克、東西布崔豪特瞻仰用而興建的寺廟建筑。其名“普樂”出自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,帶有普天同樂之意。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。當時,清朝政府徹底平定了準噶爾部貴族的叛亂,使生活在巴爾喀什湖一帶的左、右哈薩克族和生活在蔥嶺以北的東西布魯特(柯爾克族),從此擺脫了準噶爾叛亂勢力的壓榨和欺凌。不久清軍又粉碎了“回部”霍集占兄弟的暴亂,使西北疆更趨隱定。至此,西北各民族與清朝政府的關(guān)系日益密切,他們不斷派代表到山莊朝覲,奉表貢物,接受封賞,并經(jīng)常伴隨乾隆圍場行獵。為了表示對西北各民族宗教信印的尊重,進一步加強中央政權(quán)的統(tǒng)治,乾隆遂決定修建這座廟宇,敕賜“普樂寺”,即天下統(tǒng)一,普天同樂的意思。普樂寺的修建,是各民族團結(jié)的象征。
普樂寺坐東朝西,占地面積2.4萬平方米。普樂寺東西長195米,南北寬93米,建筑為漢藏結(jié)合,前半部分承襲伽藍七堂,后半部則融入藏式風格。其建筑為漢藏結(jié)合式,西部依照漢族寺廟樣式由山門、天王殿、鐘鼓樓、配殿、正殿組成。東部為藏式城建筑。主體建筑旭光閣,重檐圓頂,閣內(nèi)頂部置圓形藻井,龍鳳圖案,龍鳳藻井中心雕金龍戲珠。藻井采用層層收縮的三層重翹重昂九踩斗拱手法,雕工精細,具有藝術(shù)價值。
普樂寺主體建筑旭光閣,重檐圓頂,類似北京天壇祈年殿,位于武烈河?xùn)|、磐錘峰西的山崗上,占地面積2.4萬平方米。其建筑布局分為兩部分。前半部分為典型的漢族寺廟形式,由山門、鐘、鼓摟、天王殿、宗印殿和慧力、勝因兩配殿組成。天王殿殿脊用卷草琉璃瓦,中置三座琉璃喇嘛塔。整個寺院平面成規(guī)則長方形,分為前后兩個部分,前部由山門至宗印殿,為漢族寺廟的傳統(tǒng)形式;后部為藏式阇城。有前后兩個山門,前山門向西,正對避暑山莊。后山門面東,正對磬錘峰。乾隆認為磬錘峰為神物,是上天的啟示,故在寺的后部又辟一個山門,這是中國寺廟中少見的建筑布局。
普樂寺以山門、天王殿、宗印殿、旭光閣為一中軸線,反映出主、附屬建筑的分明有別。宗印殿以前部分采用對稱手法,所以給人以嚴謹?shù)母杏X。阇城部分則隨地勢的高低變化,建筑物的布局比較靈活,但在變化之中突出了主體建筑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,除磚、石、木之外,大量使用了各色琉璃制品,使廟宇顯得富麗堂皇。特別是在建筑色彩上大面積采用黃(包括鎏金頂)、紅、白、綠、黑、藍等單色調(diào)或間色,與對比中求得和諧與統(tǒng)一,顯得格外壯麗華美,建筑物裝飾的手法靈活多變,又具有宗教建筑的特征。
普樂寺面對避暑山莊,呈眾星拱月態(tài)勢,象征多民族國家的統(tǒng)一。普樂寺山門為單檐歇山頂,山門內(nèi)有鐘鼓樓、天王殿、宗印殿等建筑。天王殿,單檐歇山頂,布瓦綠剪邊。宗印殿是正殿,重檐歇山頂,殿脊用彩色琉璃瓦拼合成云龍圖案,脊正中有大型琉璃寶塔。殿側(cè)有琉璃“八寶”浮雕。普樂寺后半部藏式主體建筑稱經(jīng)壇,是集會講道祭祀之所。它共有三層,主殿稱“旭光閣”,外觀極似北京天壇祈年殿。閣中須彌座上的主體“曼陀羅”上有一尊銅制的藏傳佛教的佛像,即“上樂王佛”,又稱“歡喜佛”。閣內(nèi)的天花藻井,在外八廟諸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。
有山團建專注普樂寺團建一站式服務(wù),專屬策劃師私人定制更有創(chuàng)意更有效果的普樂寺團建活動方案,超過100名資深領(lǐng)隊和專業(yè)培訓(xùn)師,可提供8-20000人普樂寺團建一日游/二日游/三日游/四日游/五日游/定制旅行,一切以客戶為中心。有山團建專注高端團建、中高管領(lǐng)導(dǎo)力修煉、賽事活動、文化賦能,致力于幫助企業(yè)升華企業(yè)文化,打造更有凝聚力更有戰(zhàn)斗力的團隊!
推薦:北京團建方案 團建項目 年會策劃公司 北京團建公司 雁棲湖團建 金海湖團建 古北水鎮(zhèn)團建 水長城團建 海坨山谷團建 公司運動會 企業(yè)家庭日 趣味運動會 30人團建 50人團建 100人團建 200人團建 500人團建 開年團建 開工團建 年中團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