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昊陵廟,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(qū)羲皇故都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內(nèi),占地面積875畝,始建于明正統(tǒng)年間(1436—1449年),是為紀念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而修建的陵廟合一的大型古建筑群,是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。
太昊陵廟占地面積875畝,南北長750米,分外城、內(nèi)城、紫禁城三道皇城。從南至北的中軸線上依次為渡善橋、午朝門、道儀門、先天門、太極門、統(tǒng)天殿、顯仁殿、太始門、八卦壇、太昊陵墓、蓍草園。太昊陵廟以先天八卦數(shù)理興建,是中國帝王陵廟中大規(guī)模宮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。
一、渡善橋
渡善橋是一座橫跨蔡河的石橋,寬11米,俗稱“面橋”,原橋始建年代不詳,1985年重新恢復(fù),為敞肩式拱橋,1997年又改建為平橋,寬11米,長25米。2004年又加以改建,并在東西兩側(cè)與東天門、西天門對應(yīng)增添兩座便橋,均改為漢白玉橋欄。在橋北面東西兩側(cè)原有石牌坊兩座,東曰開物成務(wù),西曰繼天立極,東護城河與蔡河交匯的那座橋叫上馬橋,西護城河與蔡河交匯的那座橋叫下馬橋。
二、午朝門
午朝門是太昊陵廟的第一道大門,依宮殿式建筑規(guī)制所建,是太昊陵廟的正門。午朝門為單檐歇山式建筑,面闊3間,紅門金釘,中門9排9路,兩側(cè)7排9路,屬帝王規(guī)制。門前有臺,臺前有三連體五級垂帶式踏跺,兩側(cè)有硬山式“八”字墻。東西兩側(cè)有兩掖門,分別叫東天門和西天門。古代,只有皇帝或手捧圣旨的欽差大臣朝拜人祖才走中間這道門,平時文官走東天門,武官走西天門,俗稱“文東武西”。
三、道儀門
道儀門高兩丈四尺,硬山式,面闊三間,進深一丈六尺,六架椽,三門磚券,清水大脊,龍形正吻,垂脊有獸,獸前飾魚和海馬,獸后飾天馬和龍。灰筒瓦覆頂,龍紋勾頭,鳳紋滴水。道儀門又稱儀門,即禮儀之門,古時拜謁和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,凡到此處,必須整冠彈塵,端莊儀表,恭恭敬敬地嚴肅前行。道儀門兩邊有“望斗牛挾飛仙以遨游,御清風(fēng)抱明月而長終”的楹聯(lián),集自蘇東坡的《前赤壁賦》。右邊“開天立極”匾額,為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原主席沈鵬題寫,指伏羲始作八卦,一畫開天,揭示了“天地”、“乾坤”、“陰陽”之道。左邊“真道道真”匾額為中國現(xiàn)代書法家、詩人沈尹默題寫,這是一幅回道文,怎么讀都是“真道道真”,寓意只有真的道才能道出真的理。
四、先天門
穿道儀門,沿主神道北行36丈,有座高臺建筑即為先天門。先天門根據(jù)伏羲創(chuàng)制的八卦命名。匾額上兩字“濫觴”,意指江河源頭水量小得只能浮起一只微小的酒杯,用在這里引申為文化源頭的意思。先天門屬門洞式高臺建筑,明朝所建,原只可望而無梯可登。20世紀70年代,為了方便游客登臨,兩邊加砌了樓梯,可上登至閣。
五、太極門
穿過先天門,沿主神道北行25丈,即為太極門。太極是陰陽未分、天地混沌的時期,宇宙萬物由此創(chuàng)始,是派生萬物的本源,故太極門處在太昊陵的中心位置。太極門兩側(cè)各有一掖門,東邊是仰觀門,西邊是俯察門,取自《易經(jīng)》“仰者觀象于天,俯者觀法于地”,象征太昊伏羲仰觀天文,俯察地理,中觀萬物,始畫八卦,掌握了事物的本源和變化規(guī)律。“日精、月華”匾額為書法家李中華題寫,歌頌伏羲創(chuàng)始八卦的時候,吸收天地靈氣,博采日月精華。中間的楹聯(lián)“庶績熙照九野,群生茂澤千秋”,為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副主席林岫女士題寫,歌頌伏羲的功績像陽光一樣普照九州大地,滋潤著萬物生靈世世代代繁榮昌盛。
六、統(tǒng)天殿
統(tǒng)天殿,俗稱大殿,建于明代,是太昊陵內(nèi)等級較高的殿宇,殿前連接直壁式月臺,臺面墁青磚,周有壓條石,面積300多平方米,是歷代舉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場地。東西南均有垂帶式踏跺,磚砌象眼。它與東西廊房,鐘鼓二樓,太極門形成古老的四合院格局。1998年在殿臺周圍安置青石欄桿。統(tǒng)天殿兩側(cè)為東、西廊房,廊房北端各有一門,東曰兩儀門,兩儀指陰陽。統(tǒng)天殿面闊五間,進深三間,上部用帝王象征的黃色琉璃瓦覆頂,龍鳳大脊,脊上裝飾考究,中間突出的是三節(jié)彩釉陶樓,上有“天下一統(tǒng)”4字,下書“太昊伏羲殿”,左右的28個小人,象征28星宿,代表天。殿四挑角上的騎馬彩陶是歷史上選出來的四絕人——龐涓、子都、韓信、羅成。
七、顯仁殿
北距統(tǒng)天殿10丈許,即為顯仁殿,俗稱“二殿”?!兑住は缔o上》:“顯諸仁,藏諸用”,意思是以仁愛的面貌顯現(xiàn),使其恩澤普施于天下萬物,故曰顯仁殿。顯仁殿通高16.4米,面闊七間,進深五間,重檐歇山式,灰筒瓦頂,高臺走廊,周圍巨柱林立,里面供奉的是女媧像。
八、太始門
太始門又稱寢殿,于顯仁殿相距7米,為重檐歇山式高臺建筑,通高16.66米,面闊三間,進深三間,灰筒瓦覆頂。該殿下為古城門式門洞,門洞下方嵌有陰刻楷書“太始門”三字,右懸“繼天立極”,左懸“贊神明”鐵匾。同時因為上面存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御碑一通,也就是明正得八年(1513年),所以又成為“御碑亭”,是太昊陵廟現(xiàn)存古碑中有年款的較早者,碑文開頭有“洪武四年”的字樣。原來距陵墓較近,在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,皇帝派欽差大臣吳疏山視察陳州時下令改建。太始門上筑的就時寢殿,兩廂有臺階,角門,可以繞殿循游,因此又稱“轉(zhuǎn)廂樓”。整座建筑建筑始建于明代,分三此壘砌而成。
九、八卦壇
太始門后,太昊陵墓前有八卦壇,距太始門后墻5.22米。2004年9月將原磚砌改為青石雕砌。須彌座式樣等邊八角形,邊長1.8米,壇高0.6米,壇上正中為太極圖,原有鐵鑄龍馬負圖,周為先天八卦圖。
十、太昊陵墓
太昊陵墓方座邊長182米,上圓下方,取天圓地方之意,也是中國唯一的上圓下方形制的陵墓。明代以前的陵墓都是方形的,經(jīng)朱元璋才改為圓形,唯獨伏羲陵下面仍保持方形,一是反映了朱元璋對人祖伏羲的尊崇;二是要體現(xiàn)出人祖的至高無上;三是代表天圓地方,是人祖一畫開天,分出天地四方的。陵前豎有一塊巨型墓碑,高3.46米,寬80厘米,字大徑尺,既無題跋又無年款。
十一、蓍草園
蓍草園位于太昊陵墓的后面。傳說人祖伏羲就是用這種草的桿,結(jié)合白龜龜背紋理“揲蓍畫卦”,所以被稱為“神草”。蓍草為菊科多年生之草本,稀有植物,莖圓象天,德圓而神。
有山團建專注太昊陵廟團建一站式服務(wù),專屬策劃師私人定制更有創(chuàng)意更有效果的太昊陵廟團建活動方案,超過100名資深領(lǐng)隊和專業(yè)培訓(xùn)師,可提供8-20000人太昊陵廟團建一日游/二日游/三日游/四日游/五日游/定制旅行,一切以客戶為中心。有山團建專注高端團建、中高管領(lǐng)導(dǎo)力修煉、賽事活動、文化賦能,致力于幫助企業(yè)升華企業(yè)文化,打造更有凝聚力更有戰(zhàn)斗力的團隊!
推薦:北京團建方案 團建項目 年會策劃公司 北京團建公司 雁棲湖團建 金海湖團建 古北水鎮(zhèn)團建 水長城團建 海坨山谷團建 公司運動會 企業(yè)家庭日 趣味運動會 30人團建 50人團建 100人團建 200人團建 500人團建 開年團建 開工團建 年中團建